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投诉”年终盘点策划
九大关键词!人民网“人民投诉”发布年度消费维权热点
人民网记者崔元苑
消费是最终需求,既关联着经济增长,也关联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相关数据显示,年平台共收到投诉件,投诉量同比增加%,可以看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持续提升,通过维权渠道进行投诉,依法依规、科学寻求消费权益保障的主动性增强。在线教培、医美整形、快递赔付、电商价格、新车消费、露营旅游、共享消费、智能家电、预制菜品等成为平台年度消费维权“热点”。
年以来,不少教培机构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出现无征兆闭店、无法兑现课程内容和退款承诺。在“人民投诉”平台上,用户投诉聚焦在——“承诺的直播课变成录播课”“虚假宣传0元买课、学费全额返,以免试、名额有限、考不过包退、高额挂靠等,诱导分期贷款”“没有报考资格却被忽悠交费,不给退费”“买了几万元的课程,结果现在没法继续学,也不退款,强制换课”“不按约定返还学费,培训费的贷款还不上也停不了”“一天课没上,24小时内提出退款申请,拒不履行7天无理由退款”……
用户投诉部分教培机构虚假宣传、服务欺诈、不履行退费承诺的问题。(“人民投诉”平台截图)
人民网“人民直击”栏目曾针对开课吧、武汉聚狮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尚德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加盐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几个典型机构存在的虚假宣传、缺乏资质、价格欺诈和退费难等问题进行了调查、曝光。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北京开课吧科技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等多项问题,被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共计处罚万元。
对此,中消协提示,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要查看所报课程是否符合政策要求,选择合规的机构,不轻信“名师助阵”“包报名、包拿证”等宣传,不轻信口头承诺,任何承诺都应写进合同;在签订培训合同前,要仔细查看合同条款,特别是涉及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的条款,不要一次性缴纳高额费用,谨防培训贷陷阱和停业跑路风险。参与职业资格类培训,要事先了解报考条件,防止培训机构弄虚作假。
近年来,医美产业迅猛发展,但虚假宣传、非法行医、假货频现、价格欺诈等顽疾屡禁不止。“因医生技术或产品问题,隆鼻后没达到预期、填充物不到位、双眼皮修复多次仍失败,医生、机构拒不承认不赔偿”“以充值有送为由,诱导一次性大额充值,没做完,卡内余额不给退”“被忽悠买了高价全流程服务套餐,宣称用于巩固疗程效果”“效果与治疗前描述不一致,还被忽悠购买的护肤品,并拒绝退还未消费项目费用”,在“人民投诉”平台上,上述医美乱象被网友们纷纷诟病。
用户举报医美整形机构非法行医,诱导大额充值消费,整形失败后拒不承认、拒不退款等乱象。(“人民投诉”平台截图)
这些乱象不仅破坏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更会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甚至带来生命危险。年12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曝光了一批医疗美容行业乱象典型案例,涉及未取得相应医师行医资质擅自开展医美服务等诊疗活动、医美企业发布虚假违法广告、医美诊所违法违规购买、储存、使用毒性药品A型肉毒毒素等。涉事医美机构包括绵阳市美尔芮美容服务有限公司、新疆熹美医疗美容诊所、合肥市美希淑颜医疗美容有限公司、金华市郦港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等。
医美消费事关自身健康,应慎重选择。对此,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医美机构时,可通过卫生部门的官方网站,查验医美机构相关经营证件是否合规、有效,了解医生是否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等相关信息。在签订合同时,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条款是否合理,除检查医疗机构和操作医师是否具有相关资质以外,还应检查麻醉、场所消毒、药械使用等各项目的标准和收费明细,确保自身的知情权与选择权。在医疗美容前,消费者应当对所做项目的信息和内容充分掌握,与主诊医师充分沟通,知悉该项目的风险性与禁忌症。消费者应留存好消费凭证,在医美消费过程中,如果遇到权益受损问题,应当及时有效维权。
年以来,快递物流在给民众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快递丢失、损(缺)、未按保价赔偿、理赔规则混乱等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曝光。在“人民投诉”平台上,“保价元,快递运输损坏不给全额理赔”“快递丢失近5万元货品,只同意赔偿4千”“外箱破损,部分货物丢失,保价元,物流只赔偿元”“送丢大件价值六千元,已保价、拒赔付”“快递丢件,只按照邮费10元的7倍标准赔偿”等投诉问题频发。
用户反映快递物流损毁、丢失快件拒绝理赔,不按保价理赔和理赔金额不合理的现象。(“人民投诉”平台截图)
此前,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顺丰快递就因保价理赔纠纷频上微博热搜,话题涉及“顺丰寄丢20克黄金保价八千只赔两千”“顺丰保价1.8万的单子只赔”“顺丰寄丢元手机仅赔”等,不少消费者质疑快递保价形同虚设。
快递公司保价形同虚设,赔付标准任性而为,保价赔偿难,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对快递行业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对此,中消协律师团律师认为,虽然《邮政法》规定,未保价邮件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邮政企业的最高赔偿额不超过所收取资费的三倍,但快递服务不同于邮政普遍服务,快递企业也不属于邮政企业,应当适用民法典等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根据《快递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快件延误、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对保价的快件,应当按照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与寄件人约定的保价规则确定赔偿责任;对未保价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确定赔偿责任。
年以来,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明码标价”,严禁商家虚假促销、不履行价格承诺、价格欺诈的行为。但还是有不少商家通过模糊概念、以各种理由设置障碍,行假优惠、假价保之实。
用户投诉“双11”期间商家价格欺诈的乱象。(“人民投诉”平台截图)
在“人民投诉”平台上,网友吐槽购买床垫的经历时称:“直播间宣传‘领取元的优惠券,到手价元’。商家当时宣传的到手价是不包含平台优惠的,但事后却反悔说是包含平台优惠券的。”还有的用户倾诉“预付定金购买比正式开售直接买更贵,定金不退,感觉被黑了一把”。在保价方面,有消费者反映,在某官方旗舰店购买了原价元的吸尘器,去掉优惠入手价元。“双11”活动开始后,宣称有价保的该款吸尘器元就能买到,平台、店铺客服均以商品原价不变,只是由于可用会员券为由拒绝价保。
针对乱象,各地监管部门和消保委建议消费者理性消费、按需购物。要仔细阅读促销规则,了解优惠券使用条件、折扣范围和期限等。同时,要提前